服务热线:0518-87872507
距离2025年高考还有:
00 00 00 00

文章标题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点思考

 

作者:刘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越来越显得很重要。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教学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技术能力以作为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关键字】问题情境  合作  激发   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营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环境无疑显得很重要。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师生互动正是营造这一学习环境的最行之有效方之一。

问题情境是教师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的敢想、敢问的课堂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创设动画、游戏、问答等情境进行教学,把学生引到问题情境中来, 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索、合作,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从而动脑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保持对学习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地获取信息技术知识,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日常教学中,我就信息技术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做了一定的思考。

一、联系生活实际,使问题情境生活化

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因为只有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才能引发学生的关注,才能使学生在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发挥着行之有效的作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借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贴近学生生活的新鲜事例,对其中的事例加以提炼,突出知识点和教学任务来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去学,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Excel应用软件时,我用了数据搜集的方法让学生去熟悉此软件并能做简单的操作。在有了之前学习软件的基础上,我动员同学们制作一份《个人财务状况分析表》,学会管理好自己的财务,这样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收支情况,从而调整自己的消费习惯。从《个人财务状况分析表》中,同学们可以分析自己的生活费都花在了什么地方,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应该花消的,然后计算机出总收入和总开支。在这个数据的搜集过程中,同学们用了二个星期的时间关注并统计自己的生活财务收入和消费支出,从餐饮、乘车、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其他方面的费用制作了财务支出登记表,从父母给的生活费用、兼职、学校的奖励等方面认真地制作财务收入登记表。完成了表格的数据计算,并且有的同学用图表的方法主动算出各个方面所占的比例,一目了然地可以看出自己收支是否平衡。教材上的知识得到充分的发挥,有的同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表格加上了生动的图片或是美丽的背景图片,从而结合了之前所学的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知识,完成了表格中插入图片和背景的设置,完美了表格的界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在课堂上,还有的同学互相比较谁花的多、谁最节省,认真分析哪里是该花的、哪里是可以省的,为自己日后花费做了敲了警钟。在这节课中,同学们学习到的不仅是简单的Excel制作表格,还涉及到Excel软件的综合应用, 达到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不仅深入地掌握了Excel操作的技巧,还发挥了主动能动性,提高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通过本次课的学习,真正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节课创设的问题情境将未知内容或疑难知识隐含于其中,能够引起学生的认知注意,使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引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好奇心,使学生想探个明白,学生讨论后认识到计算机管理方式的优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情境生活化,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和兴趣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上网聊天或是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教学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一些生活事例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情景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例如,在Word软件中进行《插入图片》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的过程: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作品让学生欣赏,有的是文章的编辑排版、有的是一些诗配画。学生看后,便讨论起来:“真漂亮!怎么做出来的啊?”。学生的眼中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我看到学生的惊讶的表情并告诉他们:“这些精美的作品是用word软件做出来得,只要你们发挥你们的想象,你们用样也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他们做的更好。”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这样的精心设计,使课堂的气氛活跃了起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以学生为主体,使问题情境活动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该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以技术学习为支撑,以学生直接获取经验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为手段,通过设计、操作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经验,进而获得情感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要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提升、在体验中感悟,使学生在活动中构建知识提升能力。所以,创设问题情境必须将问题情境设计为具体的学生体验活动,使问题情境活动化。

例如,在讲授《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校园宣传片,不仅让学生能回顾上节课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各个知识点,同时也为本节课作了铺垫。学生观看视频的兴趣很高,自己也想做出属于自己的视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利用精彩的短片给学生视频制作以直观的感受,提升学习动机。接下来学生观看短片的同时教师继续用这个问题情境提出任务,教师提出:“MV中都有哪些类型的媒体?这段MV是如何制作的呢?”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完成环环相扣的实践任务,学生在摸索中熟悉绘声绘影界面,录制学生自己的视频作为下一步编辑的素材,提高学生兴趣。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能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在学生自主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紧接着提出实践任务,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这个问题情境中,把所学知识与问题情境和实践任务相结合。这样不仅有利于维持学生的成就动机,还能确保教学的流畅性,利于迁移和提高教学效率。

四、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让问题情境合作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合作交流,因为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群体过程,不是单一的。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恰当的合作交流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合作交流的喜悦。在教学过程中,我借助网上的多种交流工具如BBSQQ等工具,通过合作分工、小组竞争等方式来完成本节本节学习任务。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借助网上的交流工具,创设合作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促进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成为可能,并进一步提升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FrontPage网页制作软件时,我首先要求学生为一个未完善的班级网站添加各种图片和动画,包括站标图片、网页的背景图片、动画等。这时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内进行协作分工。先由每组学生对网页的总体风格、色调等进行讨论,然后进行筛选图片,最后将选好的图片分别插入班级网站中,组合为一张完整的网页(小组成果),教师对每组的作品进行发布,组织评价。

在创设合作问题情境时,作为教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不能静观其变,因为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学生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教师要把握时机,从旁指导,促进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师是以指导员、促进者的身份出现的。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借助联想、游戏活动、学生竞赛、实际需求、实践操作、新旧知识的矛盾、新旧知识连接点、学科整合等等。只要教师围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进行加工、创造,就一定能创设出形式多样、能激活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才具有优化教学活动的现实意义。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解决日常生活情景中的问题引发兴趣,将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紧密结合,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而且促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作为解决新问题情景中的工具,从而把应用意识的培养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这正是问题情景教学的内涵。

  

作者: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