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18-87872507
距离2025年高考还有:
00 00 00 00

文章标题

李希贵:把读书和自身需求结合起来

李希贵:把读书和自身需求结合起来

                                     

莎士比亚曾经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们不是不明白阅读的重要性,只是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裹挟着我们前行,忙碌成了我们大多数人不读书的挡箭牌,甚至很多一线语文教师也发出了没有时间阅读的无奈叹息。

对教师和学生而言,暑期是驿站,暂时推开了繁重的教学任务,暂时逃脱了疲于应付的大考小考。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呼吸一下教案、课本之外的新鲜空气,只要他们静下心来,就可以捧起以前因时间不够而搁置案头的书细细品读。这段让人羡慕的宝贵的黄金阅读时间该如何安排?北京市十一学校的校长李希贵说,闲适与紧张结合,读一些陶冶性情的经典作品的同时,也要抓紧时间读一些自己迫切需要的书。

阅读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把读书和手头要做的事情联系起来,即做什么读什么,做什么学什么。你目前着手做的工作,有时候需要高度、宽度、厚度,这些东西仅仅靠本人的体验,甚至周边人经验的借鉴是远远不够的。从眼前遇到的问题出发,去找这个领域最顶尖、最经典、最新的书籍来学习,这样一种急速充电的阅读方式可以帮助教师在较短时间内了解这一领域的动态发展。有了明确的目标,不仅能大大提高读书的效率,而且也解决了读书的动力问题和时间不够的苦恼。李希贵说,有人可能认为这样的阅读很功利,但事实上,对时间比较紧张的人来说,这是一个迅速提升自身素养的好方法。假期给了教师们更多进行深度思考的时间,完全可以把平时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作为引子,从这些引子入手,去挖掘自己的阅读空间,说不定还能收获研究的乐趣。

李希贵说,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我主张读经典,教育学的书不在数量的多少,关键在于读懂、读通,一通则百通,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多少遍都不为过,教育上产生的一些问题几乎都能在经典的著作中找到答案。打算在假期充充电、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教师,在阅读经典的同时,若还想要借鉴、吸收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不妨读读一线教师的新作。例如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也许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思维的碰撞和启迪。

我希望教师多关注一些科学类的书,过去我们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方法的很多,而对一个孩子如何学习、怎么才能学会、都有哪些步骤等问题关注得少。多读一点科学类的书,能够帮助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审视学习过程,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当一名教师换位为学生,也许就能理解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而学生却难以弄懂的原因了。另外,对孩子的内心世界感兴趣的老师,则不妨读一读描绘孩子心灵成长的书,例如《窗边的小豆豆》、《夏山学校》等。在李希贵看来,即便是初中、高中老师,也有必要多读一些描绘孩子心灵成长的书。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孩子、读懂孩子,只有理解了孩子才能宽容孩子,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长。此外,作为教师,还需要读一些管理类的著作,比如《人性的弱点》、《掌握人性的管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因为教师不仅是一个教育工作者,还是一个管理者,管理着班上各种不一样的学生,具备一些管理知识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

  关于自己的暑期阅读计划,李希贵说:我们学校制度重建、学生走班选课之后,整个管理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我目前最感兴趣的就是关于组织变革问题的书籍,涉及组织变革路径、组织变革过程中应该控制的风险、组织变革中的文化重建等问题的书都是我要重点研究和学习的。另一类是关于公民教育的书籍,因为我一直在思考构建一种每一个学生为自己成长负责的教育机制,构建一种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人格的公民教育,学校可以做些什么。我的阅读与我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是紧密结合的,从问题开始,到书籍中寻找答案,由书籍中的智慧之光碰撞出灵感火花。

李希贵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中写道: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阅读不但可以改变教师匮乏、劳累、繁琐的人生状态,而且阅读积累得越多,给孩子们攀爬的阶梯就搭建得越结实、越长远。像李希贵一样把读书和自身的需求结合起来,可以化被动为主动,从被布置读书作业,到自己采取主动的姿态去吸收知识解决问题。这样一来,阅读兴趣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有了解决问题的动力在,再繁忙也挤得出时间来读书,暑期的阅读计划也就能得到更好的落实了。

 

作者:匿名